三位歌唱家与厦门爱乐乐团合作演唱《灯火里的中国》。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 通讯员 庄璐瑜 图/厦门爱乐乐团 提供)9月28日晚,厦门宏泰音乐厅化作一座“没有围墙的歌剧院”,由厦门市文旅局主办、厦门爱乐乐团承办的第六届中国歌剧节配套活动——“以乐为媒,共赴歌剧艺术之约”系列音乐会首场演出“哇嘎哩唝——歌剧的前世与今生”在这里上演。
舞台灯光亮起,四个世纪以来的歌剧艺术发展脉络,在经典选段演绎与专业导赏中渐次清晰。这场被视为第六届中国歌剧节预热的演出,以“讲演结合”的呈现方式,打破高雅艺术与大众之间的藩篱,让观众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感受歌剧的独特魅力。
打破藩篱 创新方式演绎歌剧发展史
《卡门》序曲开场后,厦门爱乐乐团驻团指挥蔡敏超担当起导览员。“歌剧,其实就是用唱歌来讲故事的舞台剧,从16世纪末佛罗伦萨学者受古希腊戏剧启发首创歌剧,到1607年蒙特威尔第《奥菲欧》的诞生,这种融合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的综合艺术形式,始终是人类情感表达的最高载体之一。”蔡敏超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歌剧艺术发展史娓娓道来。
音乐会的曲目编排匠心独运,以时间为轴串联起歌剧发展的璀璨历程。巴洛克时期的亨德尔《里纳尔多》咏叹调《让我痛哭吧》率先登场,女高音歌唱家萨甫诺娃·雅娜以细腻的音色控制与戏剧张力,将被囚禁的公主阿尔米雷娜所表达内心绝望和渴望的哀歌刻画得入木三分。
随着时间的推进,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的咏叹调《你赢得了诉讼》将观众带入古典主义时期。男中音侯朱昱以精准的语调处理与层次分明的声音塑造,展现了贵族的傲慢与滑稽,“音乐即戏剧”的特质在这一段落展露无遗。
罗西尼《布鲁斯基诺先生》序曲轻快的节奏响起时,便进入了浪漫主义时期。普契尼创作的两首咏叹调《星光灿烂》与《我亲爱的爸爸》将音乐会推向首个高潮,它们分别选自歌剧《托斯卡》与《贾尼·斯基基》。男高音胡光在《星光灿烂》中,将画家卡瓦拉多西在刑场仰望星空时的悲怆与眷恋诠释得淋漓尽致;雅娜则在《我亲爱的爸爸》中以灵动的花腔与温柔的诉说,将剧中女儿为嫁心上人向父亲求助的复杂心绪展现得丝丝入扣。
音乐会特别设置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单元,展现西方歌剧艺术在中国的本土化探索成果。歌剧《白毛女》是中国第一部新歌剧,也是民族歌剧的里程碑,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其经典选段《北风吹》《扎红头绳》被视作中国歌剧民族化的标志性符号。1955年,首位外国“喜儿”由日本松山芭蕾舞团的松山树子饰演,此后,《白毛女》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舞台持续绽放光彩。28日的音乐会中,“喜儿”的扮演者是来自俄罗斯的雅娜,当中文唱词从她口中自然流淌而出时,生动诠释了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国际化魅力,台下观众不禁发出轻声惊叹。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厦门爱乐乐团准备了《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乐章《黄河颂》,由侯朱昱演唱。最后,三位歌唱家共同唱响《灯火里的中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第六届中国歌剧节的期待。演出在全场齐唱《歌唱祖国》的激昂旋律中落下帷幕。
本土实践 打造品牌深耕音乐普及之路
“哇嘎哩唝”在闽南话中意为“我跟你讲”,这个充满亲和力的名称诠释了音乐会的核心理念。作为厦门爱乐乐团2025年重点打造的普及音乐会品牌,“哇嘎哩唝”通过“导赏+演出+互动”的创新模式,让高雅艺术变得可亲可近。自7月18日首演以来,该品牌已积累良好口碑,此次更以歌剧为主题实现升级。
“我们不仅要让观众听懂歌剧,更要让他们爱上歌剧,让歌剧以接地气的方式走进寻常百姓家。”主办方表示,“以乐为媒,共赴歌剧艺术之约”系列音乐会秉持“音乐为人人”的宗旨,此后还将进行三场演出,通过“纵向串联”四百年中外经典歌剧作品,展现歌剧与交响乐演变历程;“横向对比”中外歌剧特色,汇集各国经典剧目,让观众欣赏不同风格的歌剧。
首场音乐会为纯公益,观众席里,既有老乐迷,也有不少年轻观众和带着孩子前来观演的家庭。大学生观众陈柯看完演出后表示,这场音乐会就像一把钥匙,为她打开了歌剧艺术的大门。
名片
中国歌剧节
中国歌剧节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是我国歌剧领域的国家级艺术盛会,每三年一届。自2011年创立以来,已在福建、湖北、江苏、山东、浙江举办5届。每届歌剧节都推出一大批优秀歌剧作品和人才,为促进歌剧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六届中国歌剧节”将于2026年在厦门举办。
公牛配资-线上实盘配资-申请股票杠杆-贵阳本地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