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路军115师的传奇篇章中,一场不期而遇的“黑天鹅”事件,令人瞩目。其中,最深知林彪心意的,莫过于陈光这位杰出的将领。
在平型关战役的辉煌胜利之后,115师遵命撤退至五台山。然而,谁也没有料到,此后竟然接连发生了两起难以预料的重大变故,这两起事件直接引发了115师人事关系的剧烈变动,众多人的命运亦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彼时,我军教员已拟定分兵作战的战略规划,要求八路军各部实施分兵行动,率先抢占有利地形,以拓展抗日根据地。
部署具体如下。林彪指挥主力部队南进至正太线,旨在支援娘子关一带国民党军的防御战事;而聂荣臻则率领约四分之一的人马留守五台山,致力于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聂荣臻、林彪、罗荣桓三位将领于正阳门箭楼之上,庄严检阅着入城的部队)
此次分兵策略带来了一项重大难题,聂荣臻在对外宣传中被称为115师的副师长,然而实际上,他实则担任的是该师的政委职务。在八路军坚持的“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下,师长与政委的分立无疑是不可行的,因为缺少政委的支持,这一原则将难以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此刻担任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便承担了政委的双重职责。在接踵而至的抗日战争岁月里,聂荣臻与罗荣桓先后担纲115师政治委员的重任。
换言之,在抗日战争期间,115师实际上并存两位政委,这一现象实属罕见。到了1955年授衔之际,聂荣臻与罗荣桓两位将领均获颁元帅军衔,跻身开国元勋之列,此事亦成为了一段佳话。
(陈毅、贺龙、聂荣臻、罗荣桓、叶剑英、徐向前等杰出将领,齐聚于天安门广场的庄严广场之上)
115师不仅其政委身份特殊,而且在平型关大捷不久之后,接连发生了两起罕见的意外事件,导致参谋长与师长之间的权责关系相继发生了调整。
众多友人纷纷揣测,此事涉及林彪受伤的传闻,然而,大家所了解的仅是冰山一角,实则远不止于此。若细究其因,林彪的受伤似乎与教员所下达的紧急命令存在某种联系,但此节暂且不提。
一,失踪参谋长
时间线回顾,首谈黑天鹅事件:115师参谋长周昆失踪。
为何八路军高级干部会突然消失?
只能是突然。
平型关战役的辉煌胜利之后,115师的主力部队增援娘子关,又迎来了广阳战役的辉煌战果。实际上,这次胜利的规模相较于平型关之战更为壮观,然而,由于宣传力度不足,知晓者寥寥。
此后,太原城沦陷,第115师的主力部队遵照中央的指令,奔赴吕梁山,着手建立晋西革命根据地。
步入1938年的一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武汉召集了一场全国性的师级以上各级参谋长会议。此次会议的核心内容是,各战区及集团军的参谋长们将就抗战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后续的改进措施进行汇报与讨论。
八路军代表团由四位高级将领领衔,出席了此次参谋长级别的会议。即总部参谋长叶剑英将军、参谋处处长彭雪枫同志、高级参谋边章五先生,以及第115师参谋长周昆。
会议落幕,时值二月之初,115师参谋长周昆搭乘火车,返程奔赴山西前线。恰逢在临汾偶遇了刚从武昌返程的彭老总及左权同志。
(115师将领合影留念,前排左起依次为参谋长周昆、师长林彪,后排右起为政治委员聂荣臻)
彼时,彭德怀总司令与左权将军正与国民党当局就徐州会战中八路军增援事宜进行商讨。恰逢周昆在临汾邂逅八路军两位高级将领,自是应当向他们进行详细汇报。
在汇报过程中,几度波澜起伏。当周昆向八路军参谋长左权汇报会议成果之际,其言辞间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不悦之情。
他提及,在出席国民党参谋长会议期间,目睹了那些国民党参谋长们各自拥有私家轿车、私人宅邸以及侧室,相较之下,八路军的参谋长们却显得寒酸,如同流浪者一般,令他感到羞愧难当,难以自持。此外,他还抱怨八路军办事处的人员过于吝啬,甚至不愿支付乘坐黄包车的费用。
周昆的这一言论,遭到了左权的严厉斥责,彭德怀总司令亦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彭德怀全传》中对此事有着更为详尽和生动的记载。)
左权和彭德怀
彭老总批判周昆:“你所倾羡的,正是我们看待问题的根本立场——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分野。身为共产党人的荣耀,非此不可,否则便与常人无异!”
然而,周昆对彭老总的批评并未放在心上,反而显露出强烈的不满情绪,以至于彭老总怒不可遏,拍案痛斥,对他严厉斥责。
继而,周昆带着满腹牢骚继续踏上了归途,途中不无巧合地从临汾的国民党第二战区那里领取了115师当月的军饷——6万元,这亦是该师收到的最后一批军费。
王秉璋回忆:会议结束后,周昆将一只挎包递给了警卫员,叮嘱道:“这包里装有重要文件,请你立刻返回,亲手交给作战科的王科长。”
王秉璋
警卫员归来,将包裹递至我手。我拆开包裹,竟非文件,而是厚厚一叠3万元的纸币。其中,附有一封简短的短信。周昆在信中提及:“已共同领取了六万元款项,其中三万元由我携走,剩余的三万元则由交警卫员带回,敬请核对。”然而,周昆携带着这笔三万元款项悄然逃离。”
自此,周昆的消息音讯全无,这位八路军的高级将领仿佛人间蒸发,在历史长河中销声匿迹。
二,周昆失踪,影响显著。
王秉璋声称自己携款潜逃,然而,亦有传闻称周昆是被他人暗下黑手,导致资金流失。此外,还有说法指他已遁入香港,甚至远赴海外。总之,这位人物就这样神秘地消失了。
言周昆贪财,实则他仅携走了三万元之数;若谓其遭人暗算,然115师亦曾派员多方搜寻,终无确切线索。
若谓其投靠敌方,须知当时正值国共二次合作时期,周昆身为高级干部,若真投奔国民党,自是应有消息流传于世。
言其赴国外,然彼时正值抗击日寇侵略之际,即便身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亦难悄然无声地踏上逃亡海外的道路。
总的来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人突然人间蒸发,本是寻常之事,然而关键在于周昆的身份——他是八路军的一名高级干部。
(左一为周昆)
在那时,这无疑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115师的参谋长竟然神秘失踪,且有极大的可能涉嫌携款潜逃。此事之严重性,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负面影响深远。
周昆为红军老将。他参与了秋收起义,并作为首批追随教员登上井冈山的先驱,其身份纯正,资历深厚,地位显赫。他曾担任红八军团的军团长,亦曾出任红一军团的参谋长。
周昆,身为一名高级干部,其职务之高不言而喻。若是在建国后授勋,其军衔至少也是上将军衔。
那结果,如同流沙般,最终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化为一桩悬而未决的谜案。
自周昆离队之后,115师参谋长的职位一直悬而未决,长期处于空缺状态。作战科长王秉璋意外间荣获晋升,进而荣任参谋处长,并行使参谋长的职责。直至1940年9月左右,陈士渠方才正式就任115师的参谋长一职。
王秉璋被任命为鲁西军区司令员,并兼任教三旅(即三四三旅)副旅长,此番升迁可谓实至名归。建国后,他荣获中将军衔,并于1960年赴五院履职,肩负起领导中国导弹研制工作的重任。
在那场动乱之后,由于与林彪的关联,他遭到了长达十年的监禁。
1939年,李作鹏最初接替了王秉璋先前担任的作战科长一职。数年之后,陈士渠被调任滨海军区司令员,李作鹏随即接任了陈士渠的参谋长职务。自建国之际,他亦与王秉璋同获中将军衔,其职业生涯高峰曾至海军政委之位。
李作鹏
事态至此,便再无后续。(李作鹏这个名字或许耳熟能详,他是某集团的主要犯罪嫌疑之一。)
这一连串人事调整,以及他们曲折离奇的人生轨迹,无不源自周昆的源头。
不久于周昆参谋长发生意外之后,师长林彪亦遭遇了不幸。
三,林彪护卫延安
平型关大捷不久,林彪再度率领部队成功截击日军辎重队,从而赢得了一场胜仗,其规模远超平型关之战。
11月4日,115师343旅于平定县广阳遭遇西进日军二十师团四十旅团主力部队及辎重队伍的一部。
在平型关战役爆发前夕,林彪向部下下达了任务,要求他们设法俘虏数名日军士兵。此举不仅能够挫败敌人的嚣张气焰,更可将这些日军俘虏押送至太原进行游行,从而显著提升八路军的声望。
遗憾的是,当时的日军顽固抵抗,未能成功俘虏任何一名敌军。那位唯一的日军俘虏系附近村民所擒获,然而这名日军士兵却不甘屈服,疯狂地呼喊挣扎。无奈之下,村民们只得举起铁锤,将其击倒。
在广阳之战中,凭借前次交锋的宝贵经验与深刻教训,115师成功俘获了十数名日军士兵。
收获颇丰,除夺得300余支长短枪之外,更缴获了700余匹大洋马。面对如此辉煌的战绩,林彪不禁喜形于色。
他随后挑选了一件尺寸最大的黄呢大衣及一匹最为高大的骏马赠予教员,而他自己则选了一匹枣红色的西洋马作为自己的坐骑。
尽管八路军在战场上屡创佳绩,但整个山西的正面战局并未呈现出紧张的态势。日军攻占太原之后,随即向西推进。
战线得以拓展至太谷、文水等地,成功掌控了同蒲铁路北段以及正太铁路沿线的广大区域。
第二战区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已撤退至平遥与汾阳周边地区。
先前,根据教员的指示,八路军分兵占领的晋西北、晋东北区域,演变成了敌后战场的核心地带。
鉴于当前局势,我军在11月9日接到教员的指示,华北地区,以国民党军队为核心的正规战已告一段落,而我军主导的游击战则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须秉持放手发动群众的方针,积极构筑稳固的根据地。
当时,教员在部署此项计划时,军事层面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点。此乃为了抢占先机,在日军之前控制吕梁山脉,毕竟此事关乎延安的安危。
教员为何重视吕梁山?
吕梁山,雄踞于晋西黄河与汾河之间,自东北蜿蜒向西南,绵延超过四百余公里。它不仅是晋西北高原的脊梁,更是陕甘宁边区的天然防线,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日军侵华野心勃勃,在攻陷太原之后,意欲在西北地区进一步扩大势力。他们自太原出发,兵分两路,一路沿同蒲铁路继续向南推进,另一路则西进蒲县、隰县,追踪撤退中的阎锡山军队,直指大宁,企图夺取马斗关黄河渡口。
大宁县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与黄河相隔仅有20公里之遥,而其至黄河西岸的延安亦不超过百公里。
若日军顺利攻占了大宁县,延安的安全将面临严重威胁。然而,教员绝不允许此类情况发生。
八路军总部指令115师师部及343旅进军吕梁山脉,致力于建立晋西南革命根据地。
115师的主力部队随即调整部署,进驻隰县和大宁地区,旨在对企图西渡黄河的敌军实施钳制与剿灭,以捍卫陕甘宁边区的安全。
此乃一疑问所在,八路军所计划转战之区域,并非阎锡山所划定的八路军军事行动区域。
尽管八路军已获得合法抗日的权利,然而军阀阎锡山依旧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仅赋予八路军极为有限的行动区域。
八路军旨在挺进吕梁山,然而阎锡山却以军衔之威予以阻挠,不允许其行动。按战斗序列来看,阎锡山身为115师的上级单位领导。
林彪无法改变,不去就是不去。
四,暗处射向林彪的枪
至1938年一月下旬,春节已过,正当侵华日军一个旅团向西进发之际,阎锡山察觉形势紧迫,遂策马疾驰,渡过黄河。
阎锡山等人相继离去之后,林彪方才率领部队踏上了前往吕梁山南的征途。
1938年一月中旬,面对全国抗日局势的严峻态势,教员预见到形势不容乐观,遂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设想在西安、武汉、长沙、南昌相继失守的极端情况下,八路军将承担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重任。
当时,教员精心筹划,旨在以八路军三个师的战略布局,力求打造全国抗敌的战略枢纽。其中,一个师驻防鄂豫皖区域,另一个师驻守鄂豫陕地区,第三个师则部署在陕甘地区。
毛主席的大局观与战略思维,实乃常人所难以望其项背,其行事之策往往能前瞻三步,堪称基本准则。
时局的演进亦愈发印证了毛主席的远见卓识。淞沪会战的连锁效应愈发显著,友军陷入步步维艰的困境,而日军的攻势亦愈发迅猛,节奏不断加快。
时间紧迫,八路军需尽快落实战略部署。
1938年二月的中旬,日军第二十师团自祁县出发,挥师向晋西南发起进攻,相继占领了介休、孝义等关键地区。
国民党军队依旧采取常规策略,面对日军的逼近,我方即行撤退,纷纷向晋南及黄河西岸方向退却。而吕梁地区的部分区域,继晋东北、晋西北之后,亦沦为敌后战场的范围。
这也揭示了,众多人对八路军所谓“捡便宜”、“游而不击”的说法,实乃无稽之谈!他们在敌后战场迅速发展,绝非空穴来风。
若国民党高层能更积极有为,不至一见日军来袭便弃守而逃,那么敌后战场的重任便无需落至八路军肩上。
在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往往是在国民党放弃防区之后,八路军凭借一腔热血,与敌寇殊死搏斗,逐步从日军的掌控中夺回的。
友军撤退,林彪无暇咒骂。他迅速派遣师部和343旅即刻挺进至灵石、孝义以西地域,展开作战行动,以遏制敌军向西推进。创建根据地。
1937年2月26日,日军第二十师团的一部分部队向南方进发,攻占了我方的隰县。翌日,该部继续西进,侵袭了军渡与碛口,对陕甘宁地区的黄河防御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绥德、风陵渡、潼关紧急。
3月2日,我军教员致电八路军总部及各师、晋察冀军区相关领导,指出入侵山西之日军意欲向南进犯陕西潼关,亦图谋向北进攻陕北地区。
陕北黄河防务告急!
120师须遵循既定部署,强化北部河段的防御工事,确保后方安全。
115师344旅迅速转向北方,与343旅并肩作战,共同击溃当地敌人,强化中段河防阵地,确保晋东南和晋西南区域所有友军撤退通道的安全畅通。
129师驻守于同蒲路东侧,肩负着阻止敌人进攻潼关的重任。
哎,八路军还得为友军收拾残局,提供掩护以确保其安全撤退。
接获这一紧急指令,林彪亦感焦虑,即刻率领部队急速奔赴隰县,目标直指午城。
林彪沿途不断听闻炮火轰鸣,虽命侦察连深入侦查,却依旧未能获取任何有价值的情报,这让他心急如焚。我们决定携带着一个通信班以及新晋的参谋处长王秉璋,皆骑乘着自广阳战斗中缴获的骏马,先行启程。先行一步,得以提前侦察战场状况,从而及时进行战略部署。
这一下就出事了。
先前我曾提及阎锡山对八路军保持警惕,因而仅赋予其有限的行动空间。然而,隰县并不在八路军的行动区域内。因此,抵达隰县后,林彪便派人通知阎锡山的守备部队,告知他们八路军即将到来,请他们切勿误伤。
晋军已向班哨兵下达了通知,然而班哨兵未能适时传递至连哨兵,正是这一疏忽导致了事态的发生。
115师始终紧随日军的步伐,如同影子般紧贴其后。阎锡山的哨兵目睹日军主力部队经过,却不敢擅自开火。
眼见另一支身着日军黄呢大衣、驾驭高头大洋马的队伍陆续而至,那名被誉为“神枪手”的士兵,一时误判,以为仍旧是日军来袭,于是对队伍最前方的那位骑手开了一枪。
林彪应声就从马背上倒下来了。
王秉璋回忆道:“那是在1938年3月2日的拂晓,部队行经隰县北部的千客庄。我们全体将士皆骑乘骏马,林彪将军则领队前行,我紧随其后。他身着曾在平型关战役中缴获的日军呢制大衣,驾驭的是罗曲战役中所夺得的那匹日军战马。”
林彪当时所穿衣物。存在争议之处,部分观点指出,当时林彪并未身着黄呢大衣,而是穿着一件灰布面料、内衬丝棉的八路军干部大衣。不少战士穿黄呢大衣。
该地区属于晋军的防御区域,晋军误将其装扮认作日军,便向林彪开火射击,子弹精准命中林彪胸膛,造成重伤。
随即,115师卫生部长谷广善抵达现场。经他观察,伤口为贯通性,子弹径直穿体而过,故无需进行手术。然而,子弹仅差毫厘便触及脊骨。
林彪不再健康。
谁曾料想,这一枪竟触发了连锁反应,如同蝴蝶效应般,在数十载岁月流转中,悄然吹拂了无数人的命运之舟。
五,林彪与陈光纠纷
谷广善急忙为林彪进行止血处理,并在黄河岸边持续治疗了两日三夜。待林彪被转送至延安接受进一步治疗之际,115师师长一职的权责空缺随即显现。(此段所述时间依据王秉璋的回忆,存在一定争议。)
尽管林彪已赴延安,然而在抗战烽火中,他始终担任着115师师长的重任。115师肩负着抗击日寇、构筑抗日根据地的使命,林彪的职位不可或缺,故需有人接替其工作。
林彪同志在受伤返回延安之际,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与彭德怀总指挥联名发出电报,正式任命第343旅旅长陈光同志担任代师长一职。
这已是陈光第二次临时代理林彪的职务。首度是在西安事变期间,彼时林彪身处西安,陈光则担当红一军团的代理团长一职。
此后,115师的抗日根据地建设与抗战事业均由陈光同志率领推进,直至1943年,他奉调前往延安深造。
或许,对于陈光这个名字,许多人尚不熟悉,甚至未曾听闻。
陈光,一位资深革命者,自1928年起便紧随朱德总司令与陈毅总指挥投身革命事业。在唐云山激战之际,陈光曾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救下了林彪。那回的情形生死攸关,陈光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投身于营救林彪的行动。在延安整风时期,林彪本人亦对此事表示认同。
理应而言,陈光与林彪之间理应维系融洽的交情,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肩负115师长代师长重任的林彪,其职责非同小可。或许正是此刻,林彪对陈光产生了些许警惕。毕竟,谁都不愿成为他人眼中的替代人选。
关系恶化始于解放战争。
在解放战争的东北战线上,曾发生一桩“扣押电台”的轶事。
彼时,林彪命陈光将所属部队的大型无线电发报机移交给总部。然而,陈光起初予以婉拒,声称其部仅拥有一部大型无线电发报机,一旦移交,将丧失战场指挥之能。
随后,林彪催促其交出电台,陈光亦筹备妥当,然因战事波折,未能如期完成交付,遂引发了一场关于扣押电台的风波。
继而发起对长春的攻势,陈光洞察苏联部队撤退留下的缝隙,视其为绝佳的进攻时机,认为此时不容错过。与此同时,林彪正与中央高层商议,探讨是否应当发起对长春的战斗。
未经林彪的许可,陈光毅然决然地把握住时机,率军向长春发起进攻,最终成功地攻克了这座城池。
事后,毛主席喜出望外,遂亲自下令:“长春之克,对东北乃至全国形势影响深远,务必对有功将士予以嘉奖,传令表彰。”
可对于林彪来说,这个事就很尴尬了。
若二人关系亲密,陈光便视此为千载难逢的良机,毅然决然地投入其中。事后,即便林彪随意对陈光有所指摘,此事亦随波逐流,不了了之。
关键是扣押电台事件后,林彪已经对陈光不满了,在林彪眼里陈光的行为就是赤裸裸的挑衅,一山不容二虎。
此后,林彪对陈光心生嫌隙,此情此感亦直接影响到了建国后陈光的不顺命运。
1949年,第四野战军司令部于朝阳门内九爷府内召开了一场高级干部的会议。彼时,陈光受毛主席亲自签署命令,被任命为第四野战军的副参谋长。在会议召开之际,陈光便占据了前排的座位。
战后,在一场盛大的会议中,林彪发表了名为《论团结》的演讲。然而,当话题触及抵制骄傲自满时,他却公开发言,将陈光定性为骄傲的典型。林彪如此在众目睽睽之下对陈光进行批评,显然并非出于促进团结的初衷。
陈光怒不可遏,随即拂袖而去,从此,两人之间的矛盾便根深蒂固。
自国家建立以来,陈光曾执掌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的要职。然而,因一连串事件的牵连,陈光不幸被剥夺了党籍,并被免去了所有职务,此后长期遭受软禁。这一系列变故的背后,无不笼罩着林彪的阴影。
可能在林彪暴露前,最早看透林彪的人就是陈光,在他被软禁期间,写了大量有关林彪的东西,也是最早看出林彪有问题的人。
至1954年6月7日,不幸的事件终究降临。陈光所居之小楼不幸起火,他被浓烟熏呛,最终因窒息而离世。
身为115师代师长,这位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诸多时期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革命英豪,却未能亲眼见证1955年授勋的时刻,竟在一家小楼中离奇去世,令人唏嘘不已。
自此,陈光这个名字演变成了一道禁忌,无人敢再提及。
六,本篇小结
本文不仅详述了众多人物的事迹与纷繁恩怨,更巧妙地融入了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捷之后的一系列关键军事行动与战略布局。总体而言,对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的关键部署与指挥策略进行了较为清晰的阐述。
日历翻过数页,王明自苏联归来已有一段时日,而张国焘的时日亦将走到尽头。
接下来,仅需再准备一到两篇后续文章,便能将这两位人物的传奇故事一气呵成地娓娓道来。
公牛配资-线上实盘配资-申请股票杠杆-贵阳本地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